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把龍比作世間英雄,他說:「稱得上英雄的,應當胸懷吞吐天地的大志,腹藏參透世事的謀略。」 用現代管理的術語來說, 理想領導人必須具備企業家精神,有膽有識,以及有策略性問題解決能力,計畫籌謀 。 曹操同時也評價其他檯面上的人物,例如批評袁術是「塚中枯骨」,指他身為領導人卻死氣沉沉,缺乏生機;批論劉璋是「守戶之犬」,指他目光如豆、缺乏遠見;最後他評價袁紹「外表威武但內心膽小,喜歡謀算卻毫無決斷能力,想幹大事但又怕死,見到一點小利就拚命追逐。」用現代管理的術語來說,他們 3 人就是缺乏魄力、遠見、果斷力、勇氣和智慧。 內隱領導理論可以分別從領導者和追隨者兩個視角來看,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便是主管視角「內隱領導理論」概念最好的註解,即身為一位領導人,願意追隨具備什麼特質和行為的領導者。 它又可以分成領導的正原型( leadership prototype )和領導的反原型( leadership antiprototype ),前者是指心目中理想領導人應具備的特性,而後者則是指心目中不理想的領導人的特性。 曹操煮酒論英雄:領導者的正、反原型 曹操口中的胸懷大志和腹有良謀便是領導的正原型,而欠缺魄力、遠見、果斷力、勇氣和智慧,便是領導的反原型。 由於劉備具有他心目中的兩種正原型,所以曹操自覺天下只有他和劉備兩人是英雄;而被批評的 3 人則符合他心目中的反原型,所以曹操認為他們都是「蹩腳」的領導人。 中國曹魏時期劉劭的《人物志》一書,則是從追隨者的視角談「內隱領導理論」的經典之作。 劉劭認為如果優異的部屬要勇於任事,那麼傑出的主管就必須有識別人才的能力;其次,如果出色的部屬要善於建言獻策,出眾的主管就一定要具備耐心聆聽的能力;最後,如果優秀的部屬要能使命必達,卓越的主管便必須能夠信賞必罰。因此,識別人才、耐心聆聽和賞罰嚴明,便是劉劭心目中理想領導人必須具備的 3 種能耐。…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三國英雄多,為何曹操只認可劉備的領導力?從歷史故事學習「內隱領導」精神 資料來源: 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