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想找到千里馬?在選才的「關鍵環節」,主管不能犯這3個錯!

大部分主管都認為自己識人無數、獨具慧眼,三兩下就知道該找什麼樣的人進來,才能幫助公司發展得更好。 畢竟都在公司和產業內工作了這麼多年,如果連自己都不會挑人,又有誰懂得選才? 不過,當進一步談到主管心裡設定的人才必備條件時,就會發現他們有些觀點的合理性有待商榷。 因為人們經常會「放大極端值」:一旦遇到過把自己整得要死的部屬,就會記下對方的特質和習慣,往後只要在求職者身上察覺類似表現,就絕不錄用。然而,這些立論未必有科學證據支持,也無法據此預測未來工作績效。 難道面談無法幫公司選出人才?我認為,問題不在於「面談無效」,關鍵是你怎麼「妥善執行」。 憑感覺提問和評分,容易招聘到不對的人 照理說,為了便於比較應徵同一職缺不同求職者的表現,公司應針對每個求職者都詢問類似的問題,以蒐集一致的訊息加以評分,這在學理上稱為「結構性面談」( structured interview ),也是選才時比較推薦的做法。 2014 年,我在和美國德州大學教授 Richard Posthuma 等人合作發表的跨國調查中,比較了台灣、美國、墨西哥、比利時、俄羅斯等地的面談法,發現台灣在執行面談時是最「隨興」的,只有 50% 的受訪企業做到結構性面談,比例較他國低了 10% 以上。 台灣企業主管或面試官很常「憑感覺問問題,憑感覺打分數」,以下是 3 個最普遍的做法,如果能逐一克服,往高結構性面談邁進,有助於讓面試發揮更好的選才效果。…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想找到千里馬?在選才的「關鍵環節」,主管不能犯這 3 個錯! 資料來源: 經理人

選對策略還不夠,更要有對的人!這 5 種策略,哪種員工最能幫到你?

企業面臨的環境急遽變化,愈來愈難以單一策略去面對所有改變,為此, BCG 推出《策略選擇》一書,將企業所處的環境,依照可塑性( malleability )、不可預測性( unpredictability )和環境嚴苛性( harshness ) 這 3 個維度,區隔成 5 種商業環境,並提出對應的 5 種策略建議。 BCG 韓德森智庫( BCG Henderson Institute )據此往下研究,開發了一款經營檸檬水攤位的 App 遊戲,將不同玩家分配到 5 種策略情境,並且運用認知神經科學( Cognitive Neuroscience )分析卓越玩家的特質,結果發現每個策略所需的人才不全然相同。 因地制宜的 5 種策略原型,安排最適合的執行人才 在針對企業所處的商業環境,研擬了相對應的策略之後,企業應該進一步思考人才配置,促成策略的落實。 傳統型( classical ):注重細節、善於計畫的人才… 願景型( visionary ):能自我批判、自信投資的人才… 適應型( adaptive ):擅長多工、積極嘗試的人才… 可塑型( shaping ):懂得互惠合作、思考謹慎的人才… 重生型( renewal ):性格強韌、能快速執行的人才… 任何公司都可能面臨產業環境改變,有些產品需採取傳統型策略、有些則要以適應型策略不斷試誤。 研究發現, 沒有哪一種人才可以在所有策略情景裡都表現卓越,因此公司必須為不同的策略情景,部署對應的人力,保持調度的彈性。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選對策略還不夠,更要有對的人!這 5 種策略,哪種員工最能幫到你? 資料來源: 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