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主管都認為自己識人無數、獨具慧眼,三兩下就知道該找什麼樣的人進來,才能幫助公司發展得更好。
畢竟都在公司和產業內工作了這麼多年,如果連自己都不會挑人,又有誰懂得選才?
不過,當進一步談到主管心裡設定的人才必備條件時,就會發現他們有些觀點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因為人們經常會「放大極端值」:一旦遇到過把自己整得要死的部屬,就會記下對方的特質和習慣,往後只要在求職者身上察覺類似表現,就絕不錄用。然而,這些立論未必有科學證據支持,也無法據此預測未來工作績效。難道面談無法幫公司選出人才?我認為,問題不在於「面談無效」,關鍵是你怎麼「妥善執行」。
憑感覺提問和評分,容易招聘到不對的人 照理說,為了便於比較應徵同一職缺不同求職者的表現,公司應針對每個求職者都詢問類似的問題,以蒐集一致的訊息加以評分,這在學理上稱為「結構性面談」(structured interview),也是選才時比較推薦的做法。2014年,我在和美國德州大學教授Richard Posthuma等人合作發表的跨國調查中,比較了台灣、美國、墨西哥、比利時、俄羅斯等地的面談法,發現台灣在執行面談時是最「隨興」的,只有50%的受訪企業做到結構性面談,比例較他國低了10%以上。
台灣企業主管或面試官很常「憑感覺問問題,憑感覺打分數」,以下是3個最普遍的做法,如果能逐一克服,往高結構性面談邁進,有助於讓面試發揮更好的選才效果。….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想找到千里馬?在選才的「關鍵環節」,主管不能犯這3個錯!
資料來源:經理人
憑感覺提問和評分,容易招聘到不對的人 照理說,為了便於比較應徵同一職缺不同求職者的表現,公司應針對每個求職者都詢問類似的問題,以蒐集一致的訊息加以評分,這在學理上稱為「結構性面談」(structured interview),也是選才時比較推薦的做法。2014年,我在和美國德州大學教授Richard Posthuma等人合作發表的跨國調查中,比較了台灣、美國、墨西哥、比利時、俄羅斯等地的面談法,發現台灣在執行面談時是最「隨興」的,只有50%的受訪企業做到結構性面談,比例較他國低了10%以上。
台灣企業主管或面試官很常「憑感覺問問題,憑感覺打分數」,以下是3個最普遍的做法,如果能逐一克服,往高結構性面談邁進,有助於讓面試發揮更好的選才效果。….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想找到千里馬?在選才的「關鍵環節」,主管不能犯這3個錯!
資料來源:經理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