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0的文章

職位出缺,主管該不該跳下去協助?領導者千萬不能犯的 3 個錯

企業在運轉過程中,一定會有人員異動,出現空缺的職位,主管到底要不要跳下去兼職?是要內升或空降好? 適逢新領域的拓展機會,到底要用一軍或二軍呢?新進人員快到試用期滿,雖然覺得不理想,卻仍猶豫不決,未採取斷然的處置,擔誤了時機,又影響了士氣…… 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 人才運用的錯誤觀念 1. 職務缺口,主管跳下去補位?還是給下屬機會磨練? 某次在考慮人事晉升與調整時, B 主管的資歷、經驗、統御領導等各方面能力雖足以擔當跨部門的管理職務,但 B 主管卻因為他轄下的次級主管剛離職,擔心分身乏術,無法兼顧,對新職務的調整猶豫不決。 他說:「董事長,我想應該先以內部問題為主,所以必須先暫兼該處級主管的缺。」 聽到這想法,我直接告訴他這觀念是錯的!一旦他跳下去,豈不形成「主管做屬下的工作」? 身為主管,能有「隨時跳下去」的準備,展現責任感,確實會讓團隊成員和公司覺得很放心,但相對地,身為主管,不能先假設「底下不行」、沒有能人,不給底下機會。有時部屬未能發揮潛力,其實是主管沒給他們機會展現。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某些主管事後慨歎: 某君在部門中表現平平,怎麼離開後竟然在其他公司擔任副總經理,還幹得有聲有色?過去怎麼沒能看出他的潛力,賦予重責? 這就是部門沒建立 「授權」 的觀念。 或許底下的能力還未完全到位,但是如果身為主管的你,無法容許可能的學習曲線,拉他一把,不僅顯示你較缺乏授權管理,也常因此無法有效帶領團隊成長。 2. 主管出缺,空降好?還是內升佳? 某部門單位主管出缺,單位中另三名成員目前經驗能力仍過於資淺,無法獨挑大梁,但單位主管的缺就一直懸在那兒。 有次在會議中,我就問這部門主管為何還不補人? 得到的回答是:「我希望等下面的人長大,所以我想把這單位主管的缺保留給下面的人,等他一、兩年後成長至可擔當時,就可以升任該單位主管職。」 這思維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其實是錯的。 首先,這樣會阻礙同仁成長:缺乏有經驗的主管指導,不但讓同仁成長、學習減緩,做事比較不容易有效率與成就感,還可能耽誤原本可以掌握的商機。 其次,只要部門保持競爭力,舞台就會一直延展,有能力的同仁升遷就不會受阻。 正常情況是,當該單位同仁成長到足以往上被拔擢時,那麼,現在外聘的單位主管也應該向上挑戰更大的舞台,根本不用擔心到時沒有空缺可以拔擢有能力的同仁。…

VUCA時代,怎麼讓你的組織變敏捷?

你知道 VUCA 嗎?它不但已是世界秩序的常態,更是管理界的熱門字。 在這個快速變動、難以預測的新世界,競爭優勢也是稍縱即逝,要怎麼重新設計、打造企業,讓組織比黑豹還敏捷? 1990 年代末期,美國戰爭學院在一份培訓 21 世紀軍官的報告中,預言了一個非常「波動、不確定、複雜和模糊」( 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nd ambiguous )的世界,簡稱 VUCA 。 20 年後, VUCA 不但已成為世界秩序的常態,也成了管理界的熱門縮寫字,用來描述企業經營環境的本質: .波動性:變化速度加快 .不確定性:缺乏可預測性 .複雜性:因果關係相互關連 .模糊性:誤判的風險增大 競爭、需求、技術和政策都在快速變化,迫使企業必須快速回應,做出調整。 因此近年來,愈來愈多企業開始追求「組織敏捷性」( organizational agility )。 例如,人才顧問公司光輝國際最近針對《 Fortune 》 2018 年全球最受推崇企業進行調查,發現高達 95% 業者都把提升敏捷性當成公司策略上的優先要務。 敏捷性是什麼? 最簡單的定義,是企業針對環境變化,進行快速偵測和回應,以維持或提升其市場地位的能力。 “而麥肯錫公司則提出了更詳細的界定:「組織敏捷性」是面對瞬息萬變、模糊動盪的環境,快速調整策略、結構、流程、人員和科技,以獲得創造價值(和保護既有價值)機會的能力。” 最重要的關鍵,真正敏捷的組織,必須既穩又快:兼具穩定性(韌性、可靠和有效率)和活動力(快速、靈活、能適應)。 不可能嗎?《瞬時競爭策略》一書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麥奎斯( Rita McGrath )曾分析 2300 多家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發現在 2000 ~ 2009 年,只有十家公司的淨收入每年至少成長 5% 。 她找出了這十家高績效企業的共同特色:他們都非常穩定,某些組織結構可以長時間保持不變;但他們也是快速創新者,可以快速調整、再調整資源。 如何實踐敏捷模式? VUCA 時代,為了不被外來破壞者( disrupters )取而代之,打造「敏捷型組織」已成為企業追求的新聖杯。 但這種轉型是巨大的變革工程,必須從策略、結構、流程、人員和科技,全面重新設計。 麥肯錫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整理

有這 4 特質,就是老闆要的人!連缺點也都 OK 了

編按:從蘋果的庫克、 Alphabet 的漢尼斯與皮查,到臉書的祖克柏與桑德伯格,當今許多頂尖創業家、 CEO 、高階主管心中有疑惑時,他們都去問比爾.坎貝爾。身為被大企業倚重的商業教練,他如何找人才?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好人才: 團隊優先,是孕育矽谷風雲人物傳奇教練比爾的指導原則。 在尋找人才時,他最重視的就是這個人是否抱持團隊優先的心態。 團隊要想成功,每個成員都必須忠誠,並能在必要時刻將團隊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讓團隊取得勝利最重要,因為團隊輸了,個人也贏不了。 臉書營運長桑德伯格指出:「你隨時都可以感覺到,比爾在打造一支隊伍。他做的不只是高階主管培訓或職涯指導,他談的永遠不是我這個人會如何,而是這個團隊會如何。」 當面臨問題或新機會時,首先要確保有一個適合的團隊,而且這個團隊有足夠的資源且正努力處理這個問題或機會。 在幾年前的一場谷歌內部會議上,大家討論了正在進行的一些業務的成本問題。 谷歌董事謝利藍表達他的關切:成本數字愈來愈高了,我們是不是該檢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來回討論了好一陣子之後, 比爾開口了:別擔心,我們有最適合的團隊,他們正在解決這個問題。 「那句話帶給我極大啟示。」謝利藍表示,「 比爾不直接從問題著手,而是從團隊開始;不急著分析問題本身,而是討論團隊成員是否有能力解決問題 。我們後來沒有去分析成本問題,而是討論這個團隊的人員配置,以及他們是否有足夠資源去解決問題。」 四個條件,找到對的人 比爾說︰「如果你在經營一家公司,就要讓身邊圍繞著超級優秀的人才。」也就是永遠雇用比你聰明的人。 「任何代替執行長管理不同職能部門的人,應該要比執行長更擅長管理這個部門。有些時候,他們代表的是人資或 IT 部門,但多數時候,他們代表的是公司。這些管理者都是聰明人,都有很強的能力,而公司希望他們貢獻出他們最好的點子。」 比爾要找的人才,必須具備四個特質: 第一,必須聰明, 不一定是學業成績好,而是能夠在不同領域快速學習並展開工作,同時在該領域建立人脈,比爾把它稱為「延伸類推」( far analogies )的能力; 第二,必須努力工作; 第三,必須正直可靠; 第四,必須具備一個很難被定義的特質︰恆毅力, 亦即在被擊倒後,有熱情與毅力站起來再次衝鋒陷陣的能力。…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