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9的文章

自己做比較快?不想累死,就要學會抓大放小

有時候,我會忍不住介入細節,覺得「這種小事,還不如自己做完算了」。 但實際上,這樣的時間投資根本不符效益,而且是很笨的做法。 所有主管都有個共同難題,就是時間不夠用,每天會都開不完了,哪來時間做事? 尤其是新手主管,剛接管理職,業務內涵立即大幅超過本來擔任專業職時的範疇,一開始難免會手忙腳亂、心浮氣躁,不知道該從何開始。 畢竟,不管什麼部門,經理人都不可能每項工作事必躬親。 即使最龜毛的主管,也無法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所以如何妥善管理時間、擬定優先順序、精準切中問題核心,就是管理上很重要的技術了。 找到節奏,擬定工作的優先順序 每天進辦公室,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紙上寫下「今天一定要完成」的事,連必須打電話給誰,我都會列出來。 目的就是為了享受把「待辦事項」劃掉的快樂。 另外,我還有本專門拿來寫 to do list 的黃色小本子,通常一 ∼二個月就會換一本。 這是用來記各種臨時想到的待辦事項,不見得是當天的事。對於我把目標變成實際可行的項目很有幫助。 所以,多工確實可能透過後天培養,並熟能生巧,愈做愈好。 一開始,先試著讓自己習慣「在同一時間處理不同問題」的節奏,慢慢地,腦中自然會建構出一個多層次的甘特圖,漸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因應之道,這是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則是訓練自己擁有「層次分明的時間感」。 這指的是清楚知道每項不同工作,在哪個關鍵時間點上,需要投注大量注意力。 試著讓自己不要顧此失彼,有意識地在重要事項上,投資心力跟時間。 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決定優先順序」。 沒有人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百分之百。你一定要有所取捨,攤開現階段所有任務,要很清楚把「最重要的」、「次重要的」,跟「相對不重要的」事項定義出來。 多工的前提,是你有辦法掌握工作的優先順序。 抓大放小,別老往死胡同裡鑽…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自己做比較快?不 想 累死,就要學會抓大放小 資料來源: SmartM

主管賞罰要公平,但帶人要「偏心」

「賞罰要公平」可以理解,但「對待要偏心」又是什麼呢?做主管怎能偏心呢? 這個偏心,指的是 「因材施教」。 如上圖,以 績效(指任務的達成程度)與 潛力(工作的態度與能力)做為兩大主軸, 然後把「高/低績效」放在橫軸,「高/低潛力」放在縱軸,可畫分出四群屬下: 1. 晉升( Promote ) 2. 保留( Retain ) 3. 栽培( Develop ) 4. 改善( Improve ) 又稱為 PRDI 矩陣,以下逐一說明: 一、晉升( Promote ) 這個晉升,指的不一定是升官,可說是一種廣義的提拔,極有可能是將來的接班人。 •狀況: 高績效+高潛力。 •對待: 給予未來。 •操作: 授權信任,練習接班,可當小組負責人,並幫他勾勒未來職涯成長計畫,讓他有夢想。…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主管賞罰要公平,但帶人要「偏心」 資料來源: 經理人                                              

部屬的資質不錯,為何表現總是不如預期?和主管的領導方式大有關係!

如何有效帶人、激發員工潛能,是每一位主管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是,幾乎所有的主管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部屬的資質明明不錯,為何表現卻總是不如預期? 知名教練專家、《高績效教練》作者約翰‧惠特默( John Whitmore )指出,每一位優秀的領導者,都必須是傑出的教練( coach ),懂得如何運用提問技巧啟發員工的覺察力與責任感,達成更高的績效目標。 因此主管必須針對員工的能力,扮演教練的角色,思考讓員工改進的方法,喚醒員工的潛力,而不是直接評斷他們的表現,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為徹底解放員工的潛能,惠特默提出「 GROW 模型」 4 步驟,讓主管協助員工透過設定目標、分析自身所處現況,進而找出各種可能解決方法,採取有效的行動,學習如何面對問題。 他強調,員工如果不具備覺察環境的能力與責任感的話,企業就不會有高績效的產出,而要激發員工的覺察力與責任感,主管的提問方式非常重要,只有在正確問題的引導下,才能讓員工凝聚注意力、自動自發地達成績效目標。 Step 1. 確認目標( Goal Setting )… Step 2. 現狀分析( Reality Check )… Step 3. 尋找解決方案( Options )… Step 4. 制定行動計畫( Way Forward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部屬的資質不錯,為何表現總是不如預期?和主管的領導方式大有關係! 資料來源: 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