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影響部屬。因此,必須非常注意與員工的互動跟溝通,尤其在目前這樣不確定的後疫情時代,員工更仰賴上司指引他們面對恐懼、釐清事情和方向,甚至是讓員工懷抱希望、保持樂觀。 可惜,很多時候上司反而成了部屬的壓力來源。 為此,本文提出使人焦慮的五種行為,提醒領導人察覺、修正,打造自己更好的領導力。 十年來的科學研究顯示,在工作上,壓力和焦慮是很普遍的問題,而這會造成員工士氣、健康幸福和生產力的低落。 焦慮的成因有很多,包括一些跟工作無關的原因,但有個常見且普遍的原因,的確跟工作場所有關:上司領導無方。 企業主管和領導人,會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壓力和焦慮程度。他們說的話、感受和行為,都會大幅影響到團隊的生理與情緒健康。 領導人愈高階,他們影響到的人可能就愈多,包括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但很糟糕的是,太少有領導人注意到自己有這種影響力。許多領導人對自己的領導技能過度自信,導致他們自認的能力水準,與實際上的能力水準之間有落差。這解釋了為什麼即使上司是好意,仍可能在無意中導致員工高度焦慮,而且上司不太能夠修正和改善自己的行為:如果你認為自己領導有方,又何必要改變? 正因如此,領導人必須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和溝通方式。 在這個不確定性升高的時刻,這件事變得更重要,因為我們常仰賴上司指引我們面對恐懼、幫我們釐清事情和方向,還有最重要的是,給我們一些理由應懷抱希望、維持樂觀。 如果你是主管或領導人,一個有用的做法,是把一些有關你的行為(你說的話、做的事、你的感受、你表現的樣子) 會如何影響你團隊的重要心理學心得,加以內化,特別是在你不自覺這些行為的情況下,會如何影響你的團隊。 尤其有五種行為模式,最常會提高人們的焦慮程度。你若能察覺到這些行為,就能學習如何改變它們,以成為更有效能的領導人。 1 )使用負面語言 我們太常專注在非語言的溝通,把它當成傳達情緒的訊號,像是我們的手部動作、臉上的表情,但實際上,我們說的話更可能傳達出我們的感受和想法。 演算法文字探勘( algorithmic text mining )和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這個日益擴大的領域顯示,我們表達自己時所選擇的文字類型和使用頻率,與我們的心情和性格之間,有強大的系統性關聯。 這表示,即使你自認是客觀中立地討論你的商業策略,你談論的方式和選擇的遣辭用句,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