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員工能力強,團隊執行力卻很差?帶人主管該避開的一個坑

在團隊管理當中,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當你把某一項工作交給具體的人,那麼這項工作有人做。 但你在群裡,不針對具體某一個人,發佈一項指令,等你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沒有人回應你。 等過了段時間,你去查問工作進度時,所有人都表示一無所知,並且認為這件事該由別人去做。 你也無法追責。這時,很多老闆、管理者都會覺得無奈,認為自己的團隊執行力很差。 認為員工沒有責任心,不能對事情的結果負責。不讓他們做,他們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做。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全是下屬的問題,領導者身上也有責任。很可能是你將責任分散了。 是什麼造成了集體冷漠? 旁觀者效應( Bystander effect )是一個社會心理學術語,在緊急情況下,一個人在有其他人在場時,出手幫助之機會降低,援助的機率與旁觀者人數負相關。 換句話說,旁觀者數量越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進行援助之機會越低。 旁觀者效應告訴我們,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社會抑制作用。 如果現場只有一個旁觀者,會有一定的道德壓力,認為自己有一定的義務。 當人數非常多時,幫助的責任就由大家承擔,造成責任分散。所有人都會認為其他人會去阻止這一事件,會忽略掉自己的責任。 組織中常見的「旁觀者效應」 那麼,旁觀者效應對我們的工作有什麼啟示?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團隊執行力不夠,也有可能是你沒有將責任確實分配,而造成責任分散了。 往往人越多,越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承擔責任,責任也難以落實。 正如上述,當你在群裡安排一項工作,而沒有指定負責人,那麼就會難以推動下去。…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員工能力強,團隊執行力卻很差?帶人主管該避開的一個坑 資料來源: 商周  

什麼叫作「有執行力」?

很多主管要求員工,要提高執行力,然而,許多員工並不了解,主管口中的「有執行力」到底長什麼樣子,導致最後交出的成果很難達到主管的期望。 因此,哈佛商學院教授嘉文( David A. Garvin )指出,在要求團隊執行任務前,主管應該清楚地說明什麼是「有執行力」,並提供衡量成果的指標。如此一來,團隊才知道他們有沒有達到標準。 到底什麼叫作「有執行力」? 嘉文教授在「聯合會評論」( Conference Board Review )表示,主管可以參考以下這四個缺一不可的執行力元素:準時、沒有超過預算,且高品質地落實計畫,即使面對意外事件,也不會大幅影響執行過程和成果。 首先,「落實計畫」代表了事情的結果,應該要吻合執行前所設定的要求。 因此,假如團隊成員執行任務後,達到原訂的目標「提升A產品一○%的市場佔有率」,那麼團隊便達到執行力的其中一項標準。 第二,「準時、沒有超過預算,且高品質」,代表了執行看重的不只是最後結果。 「什麼時 候完成」與「如何完成」,和成果一樣重要。試想一下,若某家公司開發了一款功能非常齊全的手機,卻在預定上市的一年後才正式上架,不僅超出預算,也可能因為時間延後,喪失了原本的競爭優勢。…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什麼叫作「有執行力」? 資料來源: EMBA 雜誌  

要帶隊了,你的「主管力」夠嗎?

  管理的三頂帽子,是主管「向外」展現的樣貌;但「向內」該如何自我鍛鍊與期許?不妨從「棋手」、「工程師」及「學生」三種角色來切入。 《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運籌帷幄,克敵制勝的關鍵,不在於千萬兵馬或裝備精良,而是「長遠布局的眼界」。 當主管也是一樣。一個主管對公司最大的貢獻,絕對不在加班到多晚、衝出多亮眼的績效。當然,這些都很重要,但有能力對部門或公司規劃出中長期發展,才是主管功力「見真章」之處,也是主管和部屬間最大的差異。 當個運籌帷幄的「棋手」,放眼未來 我把布局的能力稱之為「棋手」。這是我認為擔任主管最重要的核心職能之一。 「棋手」的本事,包括時時把「團隊的未來」放在心上,兼具對短、中、長期的思考,帶領團隊踏實前進;另方面,有句話說「起手無回大丈夫」,很能說明這項能力的「任重道遠」。它表面的意思是:下了棋就不可以反悔,但在商場上的謀劃布局,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往往此刻的一個重要決定,就改變了團隊的未來。 改革需要時間和耐心等待,愈是急躁,愈是無法看到改變的成果。 像是我非常欽佩的張執行長,過去在飯店業,看著他為雲朗布局,當中的創見往往讓我自嘆弗如。 現在,他到台泥這個超過七十年的老品牌,要率領一艘大艦隊航向新大陸,絕非易事。 但他接手後,不只在發展和環保間尋求平衡,讓社會刻板印象中的「汙染型產業」,轉型成綠色產業,甚至敲開歐洲市場的大門,為未來的方向定錨,同時間業績也創下歷史新高。 我和他共事時,發現他總是想得很遠,懷著回饋社會的胸襟,時時思考如何和公司策略結合,發揮更良善、更大的力量。 他是我心中的典範,我也常常拿張執行長的例子自我映照,提醒自己還有太多的不足,要帶著「棋手」的胸懷和遠見,繼續努力鞭策自己進步。 最近, 雲朗也在走一條變革之路, 我們稱之為 “ Go-Green ” 。飯店這一 行,本質上很不環保。大家花錢住飯店,在用水、用電的習慣上,往往跟在家時不一樣。除了冷氣經常開到最強,離開時也不見得會隨手關燈,畢竟出外旅遊,就是希望獲得最高等級的享受,這是人性。 但從大環境來看,一家飯店一天會消耗多少瓶裝水?丟棄多少一次性的牙刷和盥洗用品?連到餐廳用餐,剩食打包,有時候一個大紙盒,只放一小塊蛋糕,以為是節省了食物,其實包裝用的塑膠袋和餐盒,對環境的傷害並不亞於剩食。 從產業端,我們一直在思考,該怎麼跟消費者一起調整生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