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4的文章

員工能力強,團隊執行力卻很差?帶人主管該避開的一個坑

  摘要 : 1.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團隊執行力不夠,有可能是你沒有將責任確實分配,而造成責任分散了。 2. 避免「旁觀者效應」,除了清楚劃分各個職位的權責之外,每個專案也需指定負責人。 3. 此外,也要和負責人要達成共識,當他有了承諾,就要對結果負責,這樣才能方便管理者進行追蹤。 在團隊管理當中,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當你把某一項工作交給具體的人,那麼這項工作有人做。但你在群裡,不針對具體某一個人, 發佈一項指令,等你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沒有人回應你。 等過了段時間,你去查問工作進度時,所有人都表示一無所知,並且認為這件事該由別人去做。 你也無法追責。這時,很多老闆、管理者都會覺得無奈,認為自己的團隊執行力很差。 認為員工沒有責任心,不能對事情的結果負責。不讓他們做,他們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做。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全是下屬的問題,領導者身上也有責任。很可能是你將責任分散了。   是什麼造成了集體冷漠? 旁觀者效應( Bystander effect )是一個社會心理學術語,在緊急情況下,一個人在有其他人在場時,出手幫助之機會降低,援助的機率與旁觀者人數負相關。換句話說,旁觀者數量越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進行援助之機會越低。 旁觀者效應告訴我們,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社會抑制作用。 如果現場只有一個旁觀者,會有一定的道德壓力,認為自己有一定的義務。 當人數非常多時,幫助的責任就由大家承擔,造成責任分散。所有人都會認為其他人會去阻止這一事件,會忽略掉自己的責任。   組織中常見的「旁觀者效應」 那麼,旁觀者效應對我們的工作有什麼啟示?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團隊執行力不夠,也有可能是你沒有將責任確實分配,而造成責任分散了。 往往人越多,越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承擔責任,責任也難以落實。 正如上述,當你在群裡安排一項工作,而沒有指定負責人,那麼就會難以推動下去。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員工能力強,團隊執行力卻很差?帶人主管該避開的一個坑 資料來源: 商周

新世代管理心法:打造跨世代合作的成功關鍵

  新世代在想什麼? 坐在偌大的辦公室裏,啜飲帶著清新香氣的茶,金黃透亮的茶湯搭配著愁眉不展的經理人。 Paul 是我領導力教練課程的客戶之一,一向意氣風發的他,最近因為一件事倍感挫折。 「教練,我已經是個很有經驗的主管,但是,我真的搞不懂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真的太難了!」 看得出來 Paul 的沮喪,而他不是唯一面對新世代感到不知所措的客戶。隨著新世代漸漸成為就業市場中的主流,對於企業管理者所帶來的挑戰也越來越大。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環境的演進,世代之間的差異是一定存在的,但最好的解方,從來就不是彼此對立,而是互相理解、合作。   Paul 是多年的客戶了,所以他直接把困境一股腦兒的全倒了出來。 Paul 擔任研發主管已經超過 8 年的時間,剛當上主管時手忙腳亂的,所以找了教練協助他提升領導能力,因此近幾年在管理和部門績效上有著不錯的成績。 接著進入遠端工作的管理挑戰,因為公司的政策,起初員工的配合度及互動過程都還算順利,但在這段期間,部門中的新員工出現高流動率以及互動上的困難。例如:不即時回覆 LINE 、工作進度無法掌握。 Paul 心想最近解封可以約大家一起聚聚,以增進部門的凝聚力,但新世代的員工們表示自己有其他的安排,不想在假日想工作的事。 此外,當 Paul 以專業經驗告訴新世代員工,他提的方案行不通時,新世代員工們直接掛冠求去,因為覺得主管不給空間。 昨天,又一個新進同仁提出離職申請,理由是覺得主管微管理,工作沒有意義感。就這樣 Paul 一直在找人、教人,然後離職之間打轉,讓 Paul 倍感沮喪,所以 Paul 今天來求助:他到底該怎麼管理新世代?   「你是怎麼長大的啊?」我問了一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但 Paul 馬上知道我的意圖。 「我當然知道我們的成長背景不同,所以,我們會有很多的差異。但是,我身為管理者,就是要為了部門的績效負責啊。 而且手下二十幾個人,我總不能每個都客製管理吧?這樣我就不用做其他的事了。」 我笑了笑,但沒有打算順著他的想法走。 「所以,你要的團隊是什麼樣的團隊?」 「大家都知道目標是什麼,每個人都負起責任,一起努力的把目標完成,這樣對公司好,他們也可以多拿一點獎金啊。 多賺一點錢讓家小有更好的生活這樣不是很好嗎?」 「所以,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