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頂尖團隊與平庸團隊的差異,在於有多少人願意「多做一點點」(One more ounce)。
但想擁有主動接球、彼此補位的夢幻團隊,還得取決於主管。
當責人才養成3關鍵:
1. AI競爭下,展現當責=打造不可取代性
2. 主管需修煉:落實領導、管理誠信與引導屬下
3. 組織也有責:「獎勵、權力、能力」缺一不可
曾經打過雙打的人,對這樣的情境一定不陌生:一顆球飛向兩人中間,兩人默不吭聲、同時以為對方會接球,
最後,誰也沒出手,只能眼睜睜看著團隊失分,再相互責怪。
這是許多人在日常工作中的寫照。主管發派了一項任務,「所有人」都推測「某個人」會去做,且「任何人」都能做,
導致最後「沒有人」真正捲起袖子行動。
「很多公司會說,我把目標設定好就夠了,其實這只是一個開始,」前麥肯錫資深顧問、台大領導學程兼任副教授孫憶明提醒。
作為國內外許多企業數位轉型與組織領導的顧問,他觀察到台灣過去製造業「說一才做一」的管理模式將愈來愈不管用。
「未來走向更多元的商業模式、更貼近市場與客戶,我們要培養的人才必須更自主當責。」
孫憶明強調,這正是許多企業保持頂尖的秘密。
負責還不夠嗎?當責才能展現個人價值
「負責」與「當責」有什麼不一樣?從英文來看,負責是“Responsibility”,意即接收到什麼指定、就做出相對的回應,
心態上是被動的;當責則是“Accountability”,可被問責、把結果視為自己的責任,不只做完而且還確保有成效,心態上是主動且積極的。
很顯然,面對市場的易變性與模糊性,一個組織擁有愈高比例的當責人才,愈容易應變外界挑戰,即時把握商機。
然而,當責不單是為了組織,更是工作人在AI時代下展現不可或缺性的要領。
孫憶明直言:「為了累積自己的價值、信用和專業,這是每一個人都要做的修煉。」
建議從以下3個面向思考:
第一,你有沒有「多做一點」(One more ounce)的精神?把份內事完成之後,你是否想過如何優化成效?是否問過同事可以如何協助對方?
這份願意多走一哩路的熱情,很容易就會被團隊察覺。
第二,你有沒有為組織「多創造價值」?當責並不鼓勵一味付出或窮忙,任何多下的功夫,必須能在某些指標或數據上被衡量。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給心累主管:想養出「不掉球」的當責團隊,其實關鍵在你
資料來源:Cheers快樂工作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