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營公司也快二十年了,從企業文化、制度、流程以及做事的原則,多年下來也累積了一定的基礎,
若按照標準流程和既有商業運營模式,再加上我個性嚴謹,倒也不致於有什麼大事,會傷筋動骨到不能收拾。
但難免會有小事在日常發生,只要有人的地方總會犯些低級錯誤,讓人糟心及不耐,但多數日常的小事只要不觸及我的紅線,
我多半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有時候不需要讓同仁難下台,這是我認為身為領導人應該要有的一點仁厚。
因為沒有人是不會犯錯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總有些過不去的坎要處理,做不好的人總會有些自知之明,
讓同仁成為更好的自己總是需要一點時間及等待。
這二年,我們歷經了不少動盪,從疫情、人事的動盪,外部的負面毁謗攻擊、市場的競爭,面對同一時間的綜合變化,
我依據「洞察本質」的調控原則,堅守公司的核心價值持續營運,並重新組建團隊,並從危機中找出可能的機會「翻轉」,
讓組織發展在動態的調控下,慢慢穩定並演化成更有機會及競爭力的有機體。
我常說:「安逸使人怠惰,憂患使人勤奮。」
我很了解自己,我沒有辦法在一個舒適區待太久,即使我在同一個位子上,我仍然很擅長建構新舞台,創造新想法,對未知充滿渴望,
喜歡實驗並發展不同的可能性,是我在組織發展中持續動態調整的原因。
因為重點不是你是誰或是什麼職務名稱,而是你創造了什麼出來?才成為了你自己。
許多人看到同一件事,習慣性的就是拿起自己手上的錘子,開始當起鐵錘人,猛敲猛打,要不是釘子歪了,要不就釘到把木板搞砸了,
最後弄到事情搞錯方向或收不了尾,這就很典型專業工具腦思維。
許多企業經營者,多數是賣東西或做產品起家的人,多半專業能力都很強,倘若經營者也以這樣的專業工具腦思維去看待組織發展的時候,
那很可能在組織發展過程中面對變化時,會錯失良機或做出對的決策。
因為分辨什麼是「機會」及分辨什麼「是你的機會」,這是戰略思考,而後者比前者的思考深度、決策更重要。……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組織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經營者如何在市場和內部不斷變化中持續前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