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美國連鎖零售商Target的收銀台效率是同類公司的五至七倍,因為他們在系統裡增加「遊戲」考核。
當員工掃描商品時,會顯示掃描速度F(快)、Q(合格)、R(慢/不合格),還會日結結帳速度。令人意外的是,這不僅沒讓員工感到壓力,反而提升結帳效率。
在績效管理時,若加入「遊戲」元素,增加趣味性,讓員工超越自己、爭取高分,或與同事拚輸贏。藉此,可產生自發性的工作動力,提升個人與組織的績效。
網路世代,又稱為「遊戲世代」。因為,在其成長歷程中,電玩協助他們啟蒙知識、探索世界與結交朋友。對新世代而言,遊戲是體驗人生的重要方式。
績效,本質上可視作一種競賽。
其中,包含和自己前期成績相較,是否進步?也包括和同儕比較成績,是否名列前茅?
在設計績效管理制度時,若能強化遊戲元素與概念,以新世代熟悉的模式,融入他們的世界中,可增進其主動性與積極性。
首先,在期初制定目標時,可以增加哪些遊戲化元素呢?
一、有吸引力的故事:
每款電玩的序曲,都有段背景故事。在偉大敘事號召下,邀請玩家參與遊戲。
績效管理的中長期目標,是達成組織願景。
願景,如同電玩的故事,須具象化地論述意義與價值,讓成員知悉為何而戰,進而產生熱情與動能。
二、挑戰性的關卡:
遊戲中,有不同難度的關卡,怪物等級愈高,挑戰愈大。
玩家可以循序漸進,自行選擇打怪的關卡。
同樣地,績效目標設定須有挑戰性,過關後,方有成就感。此外,在目標制定時,保有參與感與話語權,才更吸引人。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從寓言學管理/績效考核 也可以很有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