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領導】為何年輕員工對於「績效考核」充滿不信任?原因在於,績效管理流於僵化,變成只是在「打分數」或「算總帳」。建議主管改變心態,將重心放在關注同仁的未來發展,加強即時回饋,讓同仁感到自己受到尊重,才能達到績效管理的目的。
最近,在與某知名金融業的高層授課時,一位副總憂心地向我提到:「河泉老師,最近碰到年輕人,對於績效考核的制度提出質疑。
同仁對績效評估流程充滿抗拒,覺得與現實脫節,這該怎麼辦?」
我回答:「其實,績效管理的本質,從來不是為了評估,更不是一份僵硬的成績單。它的核心在於今天面談了之後,明天同仁可以快樂地繼續。」
對方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隨即問道:「老師,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以下,就是我回覆給副總的內容。
績效管理的三大挑戰 績效管理的觀念源於西方,當移植也到東方時,其實有許多水土不服的狀況,也造成了目前的3個挑戰:
1. 績效評估流程,與現實脫節 :
許多企業的績效考核仍停留在「年終面談」的模式。然而,快速變遷的職場環境要求更靈活的回饋機制。
過去每年一次的績效面談,現在看起來陳舊而僵化,員工不再滿足於年末一紙評語,他們期待即時的反饋與真實的關懷。
2. 績效面談反成「激怒面談」 :
管理者在回饋面談中,雖然出發點是對的,但是常常以「指責批評」或是「模棱兩可」的方式, 導致員工感到壓力倍增或無所適從。
例如,一位主管可能抱著「高標準、嚴要求」的初衷,但若缺乏具體數據支持,很容易被同仁解讀為不公正或武斷。
這種講不出真正的原因,只企圖用權力安撫同仁的態度,不但無法激勵員工,反而激怒同仁,造成挫折甚至憤而離職。
3. 忽視員工的未來發展:
許多績效管理流程專注於過去的表現,卻忽視員工對未來發展的期待。
員工期望從面談中得到主管的評價和有效的建議,主管只是停留在過去,不學習如何講到員工的心坎,員工怎麼會願意繼續投入?
績效管理發揮作用的三大手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績效管理需要從單純的考核工具,轉變為一種溝通與激勵的高度手法。
以下是3個具體的解決方案:
1. 重塑績效面談:讓同仁成為主角 績效面談是績效管理的核心環節,但如何進行,將直接影響成效。建議主管在面談中,採取以下4個步驟:
(1)以同仁為面談主角:在面談中,主管應更多地傾聽,讓員工主動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例如,可以問:「這段期間,你覺得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特別好?有什麼地方想進一步改善?」
(2)以正面肯定為出發點:無論表現如何,面談開場應該以正面的語氣肯定對方的努力,這將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主管請注意!別讓「績效管理」變成「激怒管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