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不是打完考績,就做好績效評估了!想帶出好員工,主管要多做2件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績效考核時間。身為14位員工的主管,海倫一想到這件事情就頭痛,因為這表示她得在繁忙的行程表裡,擠出和每位部屬面談的時間、填寫繁瑣的表格,還得回想同事過去的表現如何,盡可能公平客觀地評價,才能應付不斷上門「討債」的人資同事現在海倫滿腦子只想找出一個又快又簡單的好方法,能夠立刻搞定這一切!
       《績效管理立即上手》指出,「打考績」這項工作之所以累人又討厭,是因為人們往往誤把「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畫上等號,以為績效管理只是主管對員工的年度評分大會。事實上,績效管理的範疇比績效考核大多了,也不是由上而下的單向管理,而是一個主管與員工持續溝通的歷程,透過雙方不斷互動合作,達到「預防疲弱表現、提升績效」的效果。

主管一定要做的投資:管理部屬的績效
        績效管理是主管們應該最早進行的一項投資,因為它能夠讓員工了解自己應盡的本分、工作要達到什麼標準,以及需要你協助的時機。這將減少中階主管事必躬親的機會,把時間留給真正屬於自己工作範疇的事務,進而讓組織運作更有效率。
        績效管理大致可分成3個階段:1)設定目標、2)持續回饋、3)績效考核,再經過前面兩個階段段的準備與鋪陳,績效考核時主管會根據一段時間以來對員工的觀察,以及彼此回饋互動的內容,對部屬進行考核。理想狀況下,員工對於自己的表現大多心中有底,最後結果通常不會有太大的意外。
        中階主管可掌握兩種心態,確保績效考核具有價值。
一是自己的角色是協助者和問題解決者,而非評估者;二是讓雙方都了解考核是為了進步,不是為了懲罰。……

你覺得自己很公平嗎?小心你的內心偏見!
        主管在評量績效時,都希望能夠做到理性、公平,但是難免會受到記憶或偏好的影響。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偏見,主管可在考評前事先留意某些現象,導正自己心中的天平。….

資料來源:經理人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員工績效不彰該怎麼辦?主管應該檢視這15個問題




大多數的管理理論會提及如果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就要先改變他的動機。所以當員工沒把事做好主管會把原因歸結在員工沒用心也就是動機不足只要幫員工找到激勵他的方法,他們會積極把事情做好。
然而《績效!績效!Part II》認為要主管幫部屬找到他的動機,無異於是把主管當成心理醫生,對專業經理人根本難如登天。
從實際管理角度而言比心理學更好的選擇應該是行為管理。 因為當行為不好的時候,你看得到、可以衡量,也可以討論如何改善它。
也就是說在檢討員工表現時探討改善動機不如探討改善行為來得實用。
績效檢討前,要先排除心理偏誤接著要排除主管或組織規範不清楚因素,接下來的績效面談才準確。
Google超級用人學》指出,Google在績效考核前,會先跟主管們開會,提醒他們排除績效評估常會發生的心理偏誤。
在評估績效後,發現結果不如預期,則是要找到員工的問題,以及如何改善。…
《績效!績效!》提出15個最常出現的問題,讓經理人先做「教導分析」,從這些環節檢視,是否已讓員工充分知道這些該執行的項目,找出應該改善的地方。…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員工績效不彰該怎麼辦?主管應該檢視這15個問題

資料來源: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