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帶人的主管下指令,該如何拿捏「詳細程度」?



很多主管的困擾是「該如何拿捏給予下屬指令的詳細度?」,給太詳細的指令,擔心團隊養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惡習、

但若是給的太模糊,又怕最後的成果變成「大驚喜」。
專家建議:應該要配合團隊成員的成熟度來決定指令的詳細度,重點其實不在指令,而是你自己「對團隊成員了解的熟悉度」。

 

行動的有效性取決於「正確性」和「速度」。
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另一項重要的觀察視角,那就是「可操作」(Actionable,能在現實中採取行動)與否。
如果對團隊而言是無法執行的,那麼無論行動再怎麼正確,也無濟於事。

 

舉例來說,讓我們比較看看下列的上級指令。

「你去調查一下醫療保健市場。」

「你去調查一下醫療保健市場上主要區域的市場趨勢和競爭環境。」

「你去整理一下歐洲、亞洲、北美地區的醫療保健市場的規模和成長數據,分別調查三個地區的主要成長因素和主要限制因素。
   
另外,再去蒐集業界的共享數據,然後統整出其中的主要參與企業的企業概要、優勢、劣勢,以及未來策略的大方向。」

指令內容是依照13的順序越來越詳細。
雖然同樣是指令,具體性卻截然不同,對領導者而言,要把指令說得多詳細,確實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

把指令說得鉅細靡遺,當然能讓負責工作的團員對工作內容有更確切的認知。

但可能有些人對於指令說得這麼詳細,會感到不能苟同;另外,這也有可能讓團員變成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作業員,失去了自己的創意發想。

相反地,如果因此以為指令內容不要說得太細,只要傳達一個大概就好,又不見得行得通。
只傳達一個大概的話,有些人會正面解讀為上級安心地把工作交給自己,而受到激勵;但也有些人會在心裡犯嘀咕,覺得指令下得不清不楚,
是要教自己如何執行才好。萬一指令下達得太粗略,造成團員工作的結果與自己原本想要的不同,結果工作必須重來一次,這甚至有可能被視為下指令者的疏失。

 

那麼,我們該如何下指令,才能讓團員順利地進行工作呢?…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帶人的主管下指令,該如何拿捏「詳細程度」?
資料來源:104職場力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組織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經營者如何在市場和內部不斷變化中持續前進?




我經營公司也快二十年了,從企業文化、制度、流程以及做事的原則,多年下來也累積了一定的基礎,
若按照標準流程和既有商業運營模式,再加上我個性嚴謹,倒也不致於有什麼大事,會傷筋動骨到不能收拾。

但難免會有小事在日常發生,只要有人的地方總會犯些低級錯誤,讓人糟心及不耐,但多數日常的小事只要不觸及我的紅線,
我多半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有時候不需要讓同仁難下台,這是我認為身為領導人應該要有的一點仁厚。

因為沒有人是不會犯錯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總有些過不去的坎要處理,做不好的人總會有些自知之明,
讓同仁成為更好的自己總是需要一點時間及等待。

 

這二年,我們歷經了不少動盪,從疫情、人事的動盪,外部的負面毁謗攻擊、市場的競爭,面對同一時間的綜合變化,
我依據「洞察本質」的調控原則,堅守公司的核心價值持續營運,並重新組建團隊,並從危機中找出可能的機會「翻轉」,
讓組織發展在動態的調控下,慢慢穩定並演化成更有機會及競爭力的有機體。

我常說:「安逸使人怠惰,憂患使人勤奮。」

 

我很了解自己,我沒有辦法在一個舒適區待太久,即使我在同一個位子上,我仍然很擅長建構新舞台,創造新想法,對未知充滿渴望,
喜歡實驗並發展不同的可能性,是我在組織發展中持續動態調整的原因。

因為重點不是你是誰或是什麼職務名稱,而是你創造了什麼出來?才成為了你自己。

 

許多人看到同一件事,習慣性的就是拿起自己手上的錘子,開始當起鐵錘人,猛敲猛打,要不是釘子歪了,要不就釘到把木板搞砸了,
最後弄到事情搞錯方向或收不了尾,這就很典型專業工具腦思維。

許多企業經營者,多數是賣東西或做產品起家的人,多半專業能力都很強,倘若經營者也以這樣的專業工具腦思維去看待組織發展的時候,
那很可能在組織發展過程中面對變化時,會錯失良機或做出對的決策。

 

因為分辨什麼是「機會」及分辨什麼「是你的機會」,這是戰略思考,而後者比前者的思考深度、決策更重要。……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組織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經營者如何在市場和內部不斷變化中持續前進?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動不動開會卻沒結論」顧人怨主管留不住員工的8個原因



除了薪酬福利、辦公室環境及公司文化,「老闆、主管」更是人們決定是否留任或辭職的一大原因。
《富比世》雜誌歸納出8種員工眼中的顧人怨主管行為,如果你不小心踩中,本文也會告訴你如何透過4個調整讓自己歸隊好主管行列,帶人更帶心!


很多時候,「老闆」是人們辭職的主因,因此常有人說,員工離職是辭掉老闆,而不是辭掉工作。
要如何避免成為眼中的顧人怨主管?以下是《富比世》雜誌歸納出主管留不住員工的8大原因:

 

1. 給員工的工作量太大

當經濟不景氣,企業為了縮減成本,只好用更少的人力做更多的事。但是當工作滿載時,員工只能成天埋首於處理手邊的事務,
沒有多餘時間思考更重要、更高層次的問題,例如策略規劃或創新提案。

 

2. 你管得太多、太細

許多主管因為本身工作能力優秀而獲得升遷,但在管理上也容易過度強勢,凡事要求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沒有給員工應有的空間,
這樣只會讓優秀的員工萌生去意。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希望有自主的空間,不喜歡被下指導棋。

 

3. 你常常不見蹤影

相較於管太多的主管,另一個極端是時常不見蹤影,當有重要的決策需要你來定奪,或是有問題需要你出面解決時,
你卻時常不在場,影響工作的完成。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動不動開會卻沒結論」顧人怨主管留不住員工的8個原因

資料來源:104職場力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理解情緒,才是真傾聽



有一個神奇的超能力,能讓你發揮影響力,獲得他人的幫助,也讓你和對方建立信賴和溫暖的關係。那就是「聽的能力」。

 

「你到底有沒有在聽?」電影中男女主角吵架,常出現這句經典名言。這也是真實生活中,不斷上演的日常對話。

當同事向你訴說最近遇到的困難,當家人向你說心裡話時,你明明很認真想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為什麼卻常溝通不良,甚至造成對方的挫折?

 

曾協助開發中國家培訓領導人才,並擔任日本外交官的國武大紀,過去常因妻子與他討論事情時,他邊聽邊不斷提供意見,而被妻子責備。
當時妻子常說:「你根本沒在聽我說話」、「我不需要你的意見,我只想要你聽我說而已」,讓他印象深刻,也讓他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現為主管教練的他,在最近出版的「聽的能力才是最強的武器」(「聞く力」こそが最強の武器である)一書指出,人類偏向依靠情感來採取行動。
不論你怎麼以邏輯說服對方,只要你沒有想要了解對方,想和他產生共鳴,永遠只會徒勞無功。

相反地,如果能好好正視對方,認真聽對方所說的話,學會傾聽的能力,不僅大多數人際關係問題能順利解決,職場與人生往往也更能一帆風順。

 

過去,他常看到同事因為溝通問題而挫折不已。
例如,一位同事因遇到問題而向上司諮詢,同事才說出跟客戶之間的糾紛,上司即馬上接話「原來如此,我已經懂了。從結論來說就是……。後續我來處理吧!」
這名上司可能有心想聽部屬的話,但因腦筋轉得太快,導致對方才說兩三句就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結果部屬可能會因認為上司不想聽自己說話,而不再找他商量。


另一方面,有一位上司既安靜又不擅言詞,卻受到部屬愛戴與信賴。主要原因在於,他跟別人講話時,會自然地觀察對方的表情及動作,
給對方一個能好好說話的舒適環境,而且在對方說完之前不插嘴,僅以溫柔的神情傾聽。
這位上司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連對方說話時的心情都一併聽進去了

他打造了讓部屬能夠商量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習慣馬上報告問題,不會出現無法挽回的大差錯。
另一方面,當上司能接受到部屬的多方資訊時,也能更準確地下決策。

 

聽的力量=理解對方

聽的力量到底為何?國武大紀的回答非常簡單:就是「理解對方的能力」,包括理解對方講話的內容,以及理解對方的情感。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理解情緒,才是真傾聽

資料來源:EMBA雜誌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OGSM是什麼?一張表格、4個元素,讓團隊凝聚共識、敏捷調整行動


GSM
,我稱它為「一頁計畫表」。

為什麼是「一頁」? 因為希望在有限的溝通版面下,策略性地揀選可完成公司願景的目標,放入這一頁表格中,
並讓團隊專注在討論有策略貢獻的工作計畫。「一頁」代表須針對最重要、或者有價值的事,以表格的形式,
有次序地、有結構地讓計畫依當初的規畫前進。

 

「一頁」也昭示著當在開會或跨部門溝通時,僅報告需要其他部門留意或幫忙的事情。
例行事務、或已有 SOP 的工作事項,就不用特別納進來,例行事務例行做,假設員工會力行原本就應該做的工作。
如此便不需要在會議中特別提出,因為我們希望會議不是員工流水帳式的報告。

 

在「一頁」的版面限制下,OGSM 恰恰在快速變動市場中,讓組織發揮敏捷反應的能力。
主管界定了工作方向,員工則在了解主管的方向中,提出創意和新解法,上與下共同確定需執行的計畫。
主管與部屬之間透過一張表格「共事」,因此產生「共識」,彼此也知道進度和狀況。
整個團隊就像一艘往前疾駛的船,有人掌舵、有人搖槳、有人吆喝,各自分工,各自信任,最終排除困難,抵達目的地。

 

我長期在流通產業工作,也習慣與跨時區、跨文化、跨語言夥伴共事,協力合作去面對變動,透過簡易表格,
討論、修正、提出新方案,已經是工作常態。而這個工作常態,只需要一張 OGSM表格就可立即上手。

 

OGSM表格怎麼寫?


你可以看到,OGSM表格中一共有 4 個粗體字母,也代表著 4 個欄位:

Objective最終目的:固定置放在表格最上方,它是OGSM表格的精神,引領團隊往前行。

Goal具體目標:承接Objective的關鍵字而展開。其中含有數字、日期等內容,表現具體要達到的目標。

Strategy策略:承接具體目標,顯示出達標的方法。策略的選擇根據企業定位而定。

Measure檢核:確定徹底使用選取的策略資源,是執行力的展現。有兩個子項目: 衡量指標、行動計畫。

 

OGSM檢核兩個觀念

好的指標,是上與下共同溝通的結果

這種「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從那裡來呢?員工的「參與程度」有決定性因素。
彼得.杜拉克談 MBO 目標管理時,他不斷強調在設定目標過程中,員工參與的重要性。
當員工了解到,從這個案子開始他就參加會議,被詢問意見;他也在整個過程裡主動提供點子。
當涉入程度愈高,他對任務的認同感就愈高。由於這件事和自己有關,並且也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員工的「當責」程度自然就提高。

讓員工參與會議還有一個重要意義: 員工會知道主管想要看什麼,員工會了解主管在乎什麼重點。這對員工和主管兩方的溝通都很重要。

當部屬知道主管在意的點,例如主管在意成本管控和其他部門的事前溝通,自然就會將成本管控或事前溝通等事項,納入檢核的指標當中。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溝通到主管在意的要點,漸漸地也與主管建立更多的信任和默契。
上下之間,一旦信任默契建立,部屬開始有安全感,部屬開始有成就感,一旦部屬確定自己在做對的事,就更正向地提升部屬參與工作的動機,
更增加參與計畫的行為和意願,進而產生積極工作的正面循環。

 

以日期為指標

但如果真的找不出衡量指標,建議可以從這裡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OGSM是什麼?一張表格、4個元素,讓團隊凝聚共識、敏捷調整行動

資料來源:經理人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不要急著替員工「解決」問題!主管先打開耳朵「聽」,善用主管的 5 種權力

 

小芬坐在我的對面,眼睛大大、身體瘦瘦的,神情看起來有點憔悴。

「顧問,我被醫生診斷有廣泛性焦慮症。因為我太焦慮了沒辦法上班,現在跟公司請了兩個禮拜的病假。我很緊張呀,
今天已經過了一個禮拜了,我再過一個禮拜就要回去上班了,可是我現在一想到要回去上班這件事,就會呼吸不過來、手腳發抖,
渾身冒冷汗......」小芬一連串的講著,感覺這些話,已經盤旋在她的腦中很久了。

「顧問,我這樣能回去上班嗎?我如果不回去上班,會不會保不住這份工作?我年紀大了,以後沒工作怎麼養活自己。
我真是越想越焦慮。最近晚上都睡不著覺呀!!」

聽到小芬種種身心的狀況,如果你是小芬的主管,你會怎麼做呢?

 

我們曾提到過,主管有幾種權力可以運用。
我們來仔細的探討一下,不同的權力,可以如何應用在不同情境的員工溝通、建立關係上。


主管如何用 5 大權力建立成長型關係?



法治權

首先來看法治權。它是剛性的權力,通常會明文規定在公司章程中,包含公司對於該職務工作職掌的描述、工作內容訂定,
以及跟 員工簽署合約的權力 ...等。可以說,法治權賦與公司與員工的關係一個正式的開始。
例如:勞動契約、公司章程、出勤辦法 ... 等,這些要求對全體同仁都是一體適用的。

如果有需要釐清,或是須要員工具體改善的地方,主管記得要解釋要求的理由,並使用清楚的語言、有禮貌地請員工配合。

使用法治權時,主管不要過度解釋,或有逾越職權的範圍的模糊地帶。如果有必要的話,也要可以請相關單位的主管,協助主管釐 清相關法令與職權範圍。

 

強制權

強制權跟獎賞權是一體兩面,前者是懲戒禁止、後者則以獎勵為主要目標。

強制權實施前,要先向員工清楚解釋規則,確定員工清楚了解違反規則的嚴重程度,獲得共識。實施的時候,也要一視同仁,才能夠維持相關懲處的公信力。
懲處前,主管應該避免隨意或感受性的指控,要事先調查具體的事實。懲處前也要對員工先提出適當的口頭和書面警告,給予改善機會。…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不要急著替員工「解決」問題!主管先打開耳朵「聽」,善用主管的 5 種權力

資料來源:經理人

 

2023年10月5日 星期四

落實DEI,沒有回頭路



多元、平等、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普世價值正襲捲全世界,
不論是國家或是企業,都將DEI的內涵納入社會進步與公司發展的計畫中。

2021年美國標普500指數的企業,有402家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的報告中,
提及對DEI的努力;顯見這是全球的主流趨勢,也是經營雇主品牌的必要作為!

然而,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早就深植人心,只是商業社會偏頗的價值觀扭曲了行為的本質!

 

就像每家公司都標榜「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但是年齡歧視、重男輕女、工作超時、
無預警裁員、薪資負成長等亂象,持續在我們的社會中出現!

尤其近來備受各界關注的「性騷擾」事件,潛藏在社會及職場的陰暗角落,對於推動DEI的觀念,實在是一大諷刺;
104
發送新聞稿,提醒不要姑息「性騷擾」的行為,並揭示處理的步驟:

1.發生當下應明確表達自己的厭惡,勇敢制止、當下拒絕。

2.記錄發生的過程、事件情境、時間、地點、對象等資訊。

3.向工作單位或警政婦幼機構申訴或報案。

企業落實DEI的理念與政策,一定要由上而下,宣示劍及履及的企圖心,同時從行為面做起,才能讓經營體質與組織文化蛻變重生,
展現新的企業風貌及競爭力!本文謹從多元招募及世代溝通,探討如何建構DEI的精神與行動力!

 

幫助年輕世代,企業責無旁貸

許多年輕人謀職遇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曾有應屆畢業生表示:「面談時,主管不僅批評、刁難;同時,企業給出的薪水,連吃飯錢都不夠」;
也有敷衍求職者,甚至面試A職缺,卻安排B職缺的主管出席面談!

這些現象,充斥在網路的面試負評中;企業要展現DEI的精神,須由小處著手,並做好「尊重求職者」的基本工作!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落實DEI,沒有回頭路

資料來源: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用3個提問解決問題,隨時懷疑並求證

 


一群大學生在週五晚上的課堂上積極搶答,課堂之外還要分組做專案,與新創公司、非營利組織負責人直接討論經營上想解決的難題。

這堂名義上只有2學分的課程「策略顧問:方法與實務」,結合邏輯思考的教學和業界個案分析,扎實程度堪比6學分的課,
甚至被修過的學生們譽為是「台大最有用的課程之一」。

這是全球知名管理顧問公司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董事總經理暨合夥人徐瑞廷第7年與台灣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專任教授李吉仁合開的課程。希望讓學生藉由課程內容與專案經驗,了解顧問業在面對客戶時解決問題的架構。
「每個人都有釣過魚的經驗,但不見得能說明釣魚的方法,」徐瑞廷解釋。

 

徐瑞廷思緒清晰,對答常自然地條列重點,反映出他多年的顧問訓練成果。他在2005年加入波士頓顧問公司,參與過的專案遍布歐、
美、日、中、印、韓等地,涵括科技與電信產業中長期策略與商業模式、轉型經驗。

顧問有如企業的醫師,為對方找出疑難雜症,進一步診斷體質、對症下藥,就是他的工作。

不過,徐瑞廷本人其實是工程師背景出身。大學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先赴美攻讀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電機碩士,
工作幾年後,他再取得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MBA碩士學位。徐瑞廷取得電機碩士後,曾在美國電腦公司迪吉多(DEC
擔任IC設計工程師,後來1999年又在矽谷創業,成立與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有關的公司。

 

徐瑞廷回憶,當時他發現,儘管有技術能力,也曾在大學學過會計、組織行為學等課程,但真實創業的戰場上,每天投入10幾個小時工作,
滿心想著怎麼活下來,「我漸漸發現,好像少了一個公司要往哪裡走、宏觀一點的戰略思維訓練,」他說。

創業4年多,徐瑞廷因緣際會接觸到顧問後,發現有這樣一類工作,每年投入數個專案,幫客戶檢視經營策略。顧問業猶如「經營者的士官學校」,這一點很吸引他。

 

如何訓練做經營策略的能力,如同運動重量訓練一樣,必須專注鍛鍊相關肌群,才看得見成果。
他用游泳比喻:「就像把自己丟到一個只能游自由式的地方,可以快速逼自己成長,而不是東游一點、西游一點。」經過準備與練習,
他在2005年進入波士頓顧問公司,2011年回到台灣。

 

提出3個問題:有脈絡地拆解企業經營難題

究竟解決問題要怎麼學?徐瑞廷認為,個人若懂得建立一套思考邏輯架構,往往可以幫助組織更全面評估挑戰。

徐瑞廷提到,管理顧問在面對客戶的現況時,最常問的3個問題分別是「真的嗎?」(Is it true?)、
「那又怎樣?」(So what?)跟「為何如此?」(Why so?)。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用3個提問解決問題,隨時懷疑並求證

資料來源: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3年9月1日 星期五

【圖解】問題排山倒海而來時怎麼辦?一流管顧公司麥肯錫教你「問題解決7步驟」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書中提醒,若是能在平時就做好壓力管理,預先模擬「良好思考」 的模式,
問題排山倒海而來時,也較能夠冷靜處理。
不論在組織中擔任何種職務,能夠發現問題,進而找到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然而,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曾經譬喻「如同武士平日不上戰場,仍要練劍一樣」,
思考的技術必須藉由不斷動腦、鍛鍊,才得以充分掌握。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一書作者高杉尚孝也指出:「解決問題不僅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思考事物的方法。」
曾經培育出無數一流管理顧問人才的麥肯錫公司 (McKinsey & Company),最擅長以事實分析為基礎,透過「問題解決7步驟」,
一步步抽絲剝繭針對企業客戶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

 

「問題解決7步驟」是一種思考訓練的方法,但並非死板板、一成不變的框架,而是必須透過邏輯思考一層層分析,
逐漸累積、提升思考力的層次。 以下分別就各步驟說明。

Step 1
定義問題

要先確定問題類型,才能設定方向,並確保一開始就朝正確方向思考。例如,產品無法在期限內開發出來,
客戶認定是人事規畫有問題,希望管理顧問能提出解決方案。
這時候首先要確定的是:產品開發延遲,真的是由於人事規畫不夠好, 還是研發部門流程造成的問題?

Step 2 結構化問題

這時候可以開始畫樹狀圖,將一個龐大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的小議題,就如同將食物切成小塊,才能一一消化,
有效解決問題。 例如,產品開發部門有問題,但問題到底出在策略、系統還是人員的能力不夠好,也要再細分清楚。

Step 3 排序議題

訂出一個個小議題後,接著要將議題排序,從「緊急性」和「重要性」兩項基準下手,決定解決的優先順序。
優先處理緊急性和重要性高的問題,影響較小且不緊急的問題可以最後處理。假使有能輕易解決的問題,最好盡快處理。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問題排山倒海而來時怎麼辦?一流管顧公司麥肯錫教你「問題解決7步驟」

資料來源: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

如何正確運用5W2H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職場大小事都適用



做重大決策時,最怕雜亂無章,當太多事務塞滿你的大腦,首要之務是釐清問題,
用最簡單的「5W2H」法,有機會幫你找出解決之道。

 

5W2H是什麼?

5W2H又稱「七何分析」,據稱源自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兵器修理部首創,
與一般常見的「5W1H」所差之處,只在於最後一個"H"How much),
也就是凡事都要先搞清楚代價,才能準確盤點資源,提前評估效益。

 

5W2H分別是:"Why"(為什麼做)、"What"(做什麼)、"Where"(在哪裡做)、
"When"
(何時做)、"Who"(由誰做)、"How"(如何做)、"How much"(成本是多少)。


以下詳細介紹各個項目的意涵:

Why:目標,釐清做這件事的本心初衷為何,制定其他"W""H"時,
               
才不會繞遠路或浪費資源。關鍵在於簡潔扼要,其他的"W"""都要呼應"Why"所衍生的目標。

What:關鍵內容,把目標想像成一塊完成的拼圖,那麼每一片都是"What",當完成各個分項後才能實現目標,
                 
而每個項目都要與目標有明確的因果關係,以免浪費時間精力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Where:突破點,白話來說就是「從哪下手?」,找到最容易入手的施力點,後續就能順水推舟。……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如何正確運用5W2H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職場大小事都適用

資料來源: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學習問題分析與拆解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快速解決難題



因斯坦曾經說過:「精確陳述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高德拉特也曾強調:「幾乎所有問題都起源於對現實的認識,因此了解現實至關重要」。
約翰杜威也曾提出:「明確指出問題就等於解決問題的一半」。

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問題分析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如果想要快速解決問題,那麼學習「問題分析與分解」的方法絕對是值得推薦的。

 

問題分析與分解方法

幾年前,我在一家企業講授「問題分析與解決」課程,我喜歡讓學員拿實際工作上的問題來演練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
其中有一個組別,演練的主題是「提升公司員工留任率」,他們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平均員工留任率為98%
後來下滑至92%,希望找出問題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在進入「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之前,我問這個組別:針對這個問題,你們使用何種方法解決?
學員回答說,他們會針對6%的下滑(98% 92% = 6%),使用魚骨圖或開會腦力激盪的方法來找出問題的原因,
然後通過開會,大家一起找出對策。

學員講完之後,我告訴他們,你們的解決問題方法不錯,至少有步驟有工具,而不是全部都是靠經驗或直覺來解決。

 

接下來,我向學員介紹,他們忽略了其中一個步驟。
如果加上這個步驟,他們的解決問題方法就更有邏輯性,而且能夠更快速地解決問題,這個步驟就是「問題分析與分解」。
學員聽完之後,眼睛簡直為之一亮,大家都非常期待接下來的課程。

 

接下來,我以這個組別選擇的主題「員工留任率偏低」為例,說明問題分析與分解的三大步驟。

 

步驟一:定義與描述問題

使用6W3H方法來完整定義與描述問題。透過以下9個問項的分析,有時候問題就會出現新的發現與線索。

What

1.發生什麼問題?

When

2.問題何時發生?

3.在過去的歷史紀錄,問題第一次發生是何時?

Who

4.此問題是誰發現的?

5.影響那些單位?

Where

6.問題在那裡被發現的?

How

7.問題發生的頻率?

8.問題如何被發現?

How impact

9.問題的影響層面多廣?

 

這裡舉兩個問項來快速找到一些線索。
例如從第三個問項開始,「在過去的歷史紀錄中,問題第一次發生是何時?」
對於這一組問題,我們發現在20154月之前,員工的留任率都在98%,但在20155月之後,
員工的留任率就下降到96%,之後逐月下降。……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學習問題分析與拆解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快速解決難題
資料來源:品碩創新管顧

2023年7月23日 星期日

培養「拆解問題」的能力!你要會的 7 個商業計算公式、3 個人生思考算式

 


面對問題要提出預測,多數人最常卡關的地方,就是根本不知道從何拆解議題。
首先,透過 5 階段流程,建立你對問題的架構思考能力;然後針對商業情境與人生規畫中最常遇到的 10 個情境,
拆解出重要構成因素。兩者相加,讓你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各種問題的切入點!

 

不知道怎麼拆解議題?五階段流程告訴你訣竅!

著有《問題解決金字塔》《鍛鍊你的地頭力》等一系列解說假說思考與議題拆解專書的作者細谷功,
把從問題到細項的拆解過程的思考架構,拆解為兩種能力:「從高處俯瞰自己面臨整體課題的『整體俯瞰力』」
以及「從最適當的切入點,把捕捉到的整體樣貌切割,再進一步分解切割後剖面的『分解力』」,並畫成 5 個重點階段:

 

1. 整體俯瞰

先從事情的全貌來思考所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看問題的視線焦點,是從整體到局部。

 

2. 選擇切入點

了解全貌後,選擇切割的切入點。

 

3. 分類(加法的分解)

運用 MECE,周延但不重複地拆解出適當的部分,找出主要議題。

 

4. 因數分解(乘法的分解)

將複雜的整體樣貌,展開成容易處理的子構成要素,也就是把主要議題拆解為次要議題。

 

5. 避免瓶頸思考

在因數分解時,如果過於拘泥準確度,而耗費太多時間與資源在尋求精確數字,會造成思考過程的瓶頸。

 

商業計算加速決策

如何推估「市場規模」?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培養「拆解問題」的能力!你要會的 7 個商業計算公式、3 個人生思考算式

資料來源:經理人

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讓大腦更聰明的思考術!內建 9 種分析框架,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預測時,最多人的困擾就是找不到議題切點,但如果你在大腦內,已經內建好一些分析問題的基本架構,

並對於一些財經數字有基本認知,這時,就能更快知道該怎麼分析問題。

商業情境中,最常使用的問題分析架構,分別是「現成分析框架」與「企業財務指標」兩項。
現成分析框架像是行銷 4P、生產 QCD 等基礎理論,幫你面對相關決策時,快速找出可供判斷的項目;
而財務數據的計算公式,則可幫你了解怎麼觀察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找出問題可能所在。

 

現成分析框架

行銷策略──行銷 4P 理論

經理人月刊 126 期雜誌

行銷學之父菲利普 ‧ 科特勒(Philip Kotler)認為,任何行銷組合都必須涵蓋以上 4P,從消費者角度思考才能吸引顧客。

 

行銷策略──行銷 4C 理論

經理人月刊 126 期雜誌

過去的行銷組合往往以生產者為考量。行銷 4C 中的每一個「C」,則分別對應過去 4 個「P」,以滿足顧客需求、創造顧客滿意為最高目標。

 

行銷策略──AIDMA 模式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讓大腦更聰明的思考術!內建 9 種分析框架,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資料來源: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