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如何讓員工自動自發?

 一段對話,五個步驟,落實當責文化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這是當年台北市長柯文哲在選前,接受採訪時針對自己帶領醫療團隊的心得,他指出,要改變一個組織,就必須從改變組織的文化開始。
這也是所有身為主管者的最大心願,無論是公司老闆還是企業領導者,都希望激勵員工積極投入工作、交出成果、提高業績。
這種「不是為了胡蘿蔔或棒子而工作」,而是「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全力以赴」的心態,就是「當責」(Accountability)。
而當責的開始,根源於讓大家相信「自己能夠對組織帶來改變文化」。
但要讓員工從「被動接受指令」,到「主動做出承擔」,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多「自找麻煩」「多做多錯」的前車之鑒,讓許多人相信自掃門前雪才是職場文化中的自保之道。
向大家徵求意見,是建立當責文化的第一步要改變這件事,著有暢銷書《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和《從負責到當責》的領導夥伴企管顧問公司(Partners In Leadership)的共同執行長、總裁兼共同創辦人羅傑‧康納斯(Roger Connors)和湯姆‧史密斯(Tom Smith),在其著作《建立當責文化》中指出,想改變組織所有人,必須從領導人自己做起,當人們知道領導人在建立當責文化的推展過程中,會主動徵求他人意見回饋,大家就會開始盯著領導人,是否會將意見落實在行動中,這將是改變信念的一大步。
最重要的,徵求他人為自己提供回饋,就等於是把焦點放在正確的行為上,有助於大家一起建立當責文化,達成想要的成果。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林之晨給企業領導人的建議:每個組織都需要「防呆機制」

具有良好組織與領導的人群,可以打敗武藝高超的個人或是小團體。
 
這句話與Hannibal打敗羅馬軍隊的故事,點出了「策略」的價值。
當一個系統與另一個系統對上,比較的不是個別元件的強度,而是整體系統的表現。好的領導者組織自己的團隊,讓對的工作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以對的順序被執行,以產生需要達到的結果。

Premeditation 事前準備
關於「事前引導」與「即時適應並反應」之間的平衡,大家有非常激烈的辯論。但無論如何,總會有某種形式的事前引導。根據定義,瞎矇不是一種策略。創業的確不需要厚達60頁的計劃書,但那不代表創業者都是完全憑直覺行事的。
事實上,我認識的好創業者都是非常厲害的策略家,無論在引導與即時反應之間他們選擇如何的平衡,有一點你可以確定的,他們都能牢牢掌握當前的戰局,深刻認知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然後因而擬定、調整接下來的最佳策略。

Anticipation預測

在賽局理論中,我們預期對手是像我們一樣理性的。非常明顯的,Hannibal並沒有這樣的預期。無論單獨的羅馬士兵是如何的理性,在Hannibal眼中,羅馬軍隊是一個擁有歷史、傳統、教條與標準訓練的組織。
在設計策略時,了解競爭對手的「心態」與「慣性」非常重要,因為這些才是讓他們背離「理性」,露出破綻的最重要原因。面對消費者也是相同的道理,一味訴求理性的「C/P 值」,你只會得到合理的超低毛利率。
就像文中Paccar的案例一樣,懂得Leverage人性的驕傲、懶惰、嫉妒等弱點,你才有機會建立真正的品牌。……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給企業領導人的建議:每個組織都需要「防呆機制」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何時該相信直覺做出重大決定When It's OK to Trust Your Gut on a Big Decision



你手頭上的資料愈多,也不一定對你的決策就愈有幫助,尤其是在不確定的情形下,更是如此。
其實,在決定是否該相信你的直覺之前,重要的是必須先做兩件事。首先,確認手上問題類型。其次,清楚辨別並留意你做決策的背景情境。些高階主管很自豪擁有很強的直覺,經過多年經驗的磨練,直覺可以引領他們做決策。另一些高階主管則對仰賴直覺做重大選擇感到矛盾,擔心他們的直覺反應先天上會有偏差或情緒化。後者無疑是回應了我們經常收到的一種建議,那就是應該運用正式的資料與分析來「節制」我們的直覺。
那麼何者正確?領導人是否該依據直覺做決策?…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何時該相信直覺做出重大決定
資料來源:哈佛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