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員工能力強,團隊執行力卻很差?帶人主管該避開的一個坑

在團隊管理當中,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當你把某一項工作交給具體的人,那麼這項工作有人做。
但你在群裡,不針對具體某一個人,發佈一項指令,等你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沒有人回應你。
等過了段時間,你去查問工作進度時,所有人都表示一無所知,並且認為這件事該由別人去做。
你也無法追責。這時,很多老闆、管理者都會覺得無奈,認為自己的團隊執行力很差。
認為員工沒有責任心,不能對事情的結果負責。不讓他們做,他們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做。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全是下屬的問題,領導者身上也有責任。很可能是你將責任分散了。

是什麼造成了集體冷漠?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是一個社會心理學術語,在緊急情況下,一個人在有其他人在場時,出手幫助之機會降低,援助的機率與旁觀者人數負相關。
換句話說,旁觀者數量越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進行援助之機會越低。
旁觀者效應告訴我們,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社會抑制作用。
如果現場只有一個旁觀者,會有一定的道德壓力,認為自己有一定的義務。
當人數非常多時,幫助的責任就由大家承擔,造成責任分散。所有人都會認為其他人會去阻止這一事件,會忽略掉自己的責任。

組織中常見的「旁觀者效應」
那麼,旁觀者效應對我們的工作有什麼啟示?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團隊執行力不夠,也有可能是你沒有將責任確實分配,而造成責任分散了。
往往人越多,越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承擔責任,責任也難以落實。
正如上述,當你在群裡安排一項工作,而沒有指定負責人,那麼就會難以推動下去。…..

資料來源: 商周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什麼叫作「有執行力」?

很多主管要求員工,要提高執行力,然而,許多員工並不了解,主管口中的「有執行力」到底長什麼樣子,導致最後交出的成果很難達到主管的期望。
因此,哈佛商學院教授嘉文(David A. Garvin)指出,在要求團隊執行任務前,主管應該清楚地說明什麼是「有執行力」,並提供衡量成果的指標。如此一來,團隊才知道他們有沒有達到標準。
到底什麼叫作「有執行力」?
嘉文教授在「聯合會評論」(Conference Board Review)表示,主管可以參考以下這四個缺一不可的執行力元素:準時、沒有超過預算,且高品質地落實計畫,即使面對意外事件,也不會大幅影響執行過程和成果。
首先,「落實計畫」代表了事情的結果,應該要吻合執行前所設定的要求。
因此,假如團隊成員執行任務後,達到原訂的目標「提升A產品一○%的市場佔有率」,那麼團隊便達到執行力的其中一項標準。
第二,「準時、沒有超過預算,且高品質」,代表了執行看重的不只是最後結果。「什麼時
候完成」與「如何完成」,和成果一樣重要。試想一下,若某家公司開發了一款功能非常齊全的手機,卻在預定上市的一年後才正式上架,不僅超出預算,也可能因為時間延後,喪失了原本的競爭優勢。…..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什麼叫作「有執行力」?
資料來源:EMBA雜誌 

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要帶隊了,你的「主管力」夠嗎?

 


管理的三頂帽子,是主管「向外」展現的樣貌;但「向內」該如何自我鍛鍊與期許?不妨從「棋手」、「工程師」及「學生」三種角色來切入。
《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運籌帷幄,克敵制勝的關鍵,不在於千萬兵馬或裝備精良,而是「長遠布局的眼界」。
當主管也是一樣。一個主管對公司最大的貢獻,絕對不在加班到多晚、衝出多亮眼的績效。當然,這些都很重要,但有能力對部門或公司規劃出中長期發展,才是主管功力「見真章」之處,也是主管和部屬間最大的差異。

當個運籌帷幄的「棋手」,放眼未來
我把布局的能力稱之為「棋手」。這是我認為擔任主管最重要的核心職能之一。
「棋手」的本事,包括時時把「團隊的未來」放在心上,兼具對短、中、長期的思考,帶領團隊踏實前進;另方面,有句話說「起手無回大丈夫」,很能說明這項能力的「任重道遠」。它表面的意思是:下了棋就不可以反悔,但在商場上的謀劃布局,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往往此刻的一個重要決定,就改變了團隊的未來。
改革需要時間和耐心等待,愈是急躁,愈是無法看到改變的成果。
像是我非常欽佩的張執行長,過去在飯店業,看著他為雲朗布局,當中的創見往往讓我自嘆弗如。
現在,他到台泥這個超過七十年的老品牌,要率領一艘大艦隊航向新大陸,絕非易事。
但他接手後,不只在發展和環保間尋求平衡,讓社會刻板印象中的「汙染型產業」,轉型成綠色產業,甚至敲開歐洲市場的大門,為未來的方向定錨,同時間業績也創下歷史新高。
我和他共事時,發現他總是想得很遠,懷著回饋社會的胸襟,時時思考如何和公司策略結合,發揮更良善、更大的力量。
他是我心中的典範,我也常常拿張執行長的例子自我映照,提醒自己還有太多的不足,要帶著「棋手」的胸懷和遠見,繼續努力鞭策自己進步。
最近, 雲朗也在走一條變革之路, 我們稱之為 “Go-Green” 。飯店這一 行,本質上很不環保。大家花錢住飯店,在用水、用電的習慣上,往往跟在家時不一樣。除了冷氣經常開到最強,離開時也不見得會隨手關燈,畢竟出外旅遊,就是希望獲得最高等級的享受,這是人性。
但從大環境來看,一家飯店一天會消耗多少瓶裝水?丟棄多少一次性的牙刷和盥洗用品?連到餐廳用餐,剩食打包,有時候一個大紙盒,只放一小塊蛋糕,以為是節省了食物,其實包裝用的塑膠袋和餐盒,對環境的傷害並不亞於剩食。
從產業端,我們一直在思考,該怎麼跟消費者一起調整生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讓永續環保的理念與品牌價值結合,對地球更友善。
一開始,難免引來顧客反彈,但我們寧願相信這是轉型路上必然的陣痛。這個 “Go-Green” 計畫,已經開始循序漸進地推動。
比如,我們先在部分飯店暫停供應瓶裝水,同時引進成本更高的氣泡水機,鼓勵大家自備容器,享受更好的飲水體驗。
這些改革都需要耐心和時間。尤其在服務業,執行時更得有技巧,以免引來客訴。否則消費者抱怨不斷,第一線的同仁疲於奔命,也不是理想的狀態。
這時候,主管擁有「棋手」的布局思維就格外重要。
目前,我們已經條列出幾十項重大改革,也針對每個細節的調整,規劃好相應配套措施。接下來就是一項一項的執行,針對各階段的成果整理、檢討、修正,一步一步把對的價值觀,落實到實際的服務層次。

像「工程師」打穩地基,發揮執行力
有了棋手的思考之外,第二項不可或缺的,則是「工程師」的執行力。……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要帶隊了,你的「主管力」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