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績效管理應該是「動態的即時回饋系統」,而不是「歷史回顧」


 
在傳統的績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觀念中,大家或許討論的重點會局限在多久應該做一次績效評核 (performance appraisal)?是每季?每半年?還是每年一次即可?或許也會思考何時才是最佳的績效面談時間點?怎麼做才會有效果?
 
這種傳統的思維是把績效管理視為一種靜態管理系統,主管依據人力資源部門訂定的程序與時間,按表操課,完成每年度的績效考核,論功行賞。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促成企業人力資源系統的多元化與即時回饋化,再加上環境的詭譎多變,是該從動態策略的思維觀點來賦予績效管理新的精神與內涵了。
1. 即時的績效回饋才能讓員工能持續改善績效表現
2. KPI非固定不變的,將隨環境的變化隨時動態性的調整
3. 獎賞也將是即時的,因為績效的評核是隨時在進行的
4. 員工發展重要性大於績效管理本身,主管的教導 (coaching) 將是績效管理的基礎

當環境是動態的時候,任何靜態的管理制度設計將無法回應環境與顧客的需求。在所有管理制度中,績效管理制度是最重要的基礎。
唯有將績效管理制度設計成即時、持續、動態的績效管理系統,才能帶動其他管理制度的改變與建立最適性的組織文化。
當然,主管必須跟著調整自己的觀念與做法;畢竟,主管是最重要的執行者。

資料來源:經理人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魏徵給唐太宗的 6 個用人建議



「找不到好人才⋯⋯」好像是各行各業都會有的感嘆。但小心!不要被唐太宗聽到了,否則一定會被他嚴厲斥責「你並未積極尋求人才!」
《天可汗的領導學》作者、專門研究東洋思想的田口佳史解釋,唐太宗指的「沒有積極尋找人才」,意思是主管們「從未事先想像自己要找的人才究竟長什麼樣子」,只是被動的期待在茫茫大海撈到一個全能型的將才。
《貞觀政要.擇官》裡寫道,唐太宗認為找人才必須像為家裡找容器一樣,吃麵用大碗、喝水用杯子,套用到商業世界,像是商業發展(Business Development)的職位可能就得找樂觀、抗壓性高、善於自學等等,總之,要以「這人的這種能力,可以用在這項工作上」來找人。
當然,就像是好的碗筷杯盤,可以歸納出相似的條件,好的人才也可以分成幾種主要類別。魏徵以記載春秋到漢朝初年知名人物的書籍《說苑》,統整出 6 種能使組織昌盛的部屬…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魏徵給唐太宗的 6 個用人建議
資料來源: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