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8個練習,贏在關鍵時刻:目標是追求卓越, 不為眼前勝負所迷惑

 

8個練習,贏在關鍵時刻:目標是追求卓越, 不為眼前勝負所迷惑



愈在意結果,就愈容易被壓力擊倒。如果有一個自己定下的長遠目標,幫助你用更高的視點來看當下,就能超越勝負帶來的壓力,做出更好的判斷。

 

每個人班上都有這樣一位同學,平常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大學指考卻只拿到意外的低分,一走出考場就大喊這些題目他都會,剛剛卻怎麼也想不出來。

遇到決勝負的緊要關頭,卻無法拿出實力,就像跟暗戀的女生約會,心裡只在意「她會不會喜歡我?」,卻忘了享受約會的過程。愈在意結果,就愈容易被壓力擊倒。這時候,如果有一個自己定下的長遠目標,幫助你用更高的視點來看當下,就能超越「勝負」帶來的壓力,做出更好的判斷。

 

**用遠大的目標超越當下
**
美國職棒名將鈴木一朗還在高中棒球社打球時,就設下很遠的目標,他說他不僅要成為職棒選手,還要成為讓大家都說「想要像他一樣」的選手。

 

不管開的是馬力多大的車,如果沒有路線圖、目的地,你就不知該往哪裡去。愈遠大的目標,能帶來的動力也愈強。如果鈴木一朗只把「成為職棒選手」當做目標,就像百米賽跑,一過終點線,就頓然失去前進的動力。然而,一朗進入美國職棒後,不但在單季162場比賽擊出262支安打,打破大聯盟保持了84年的「單季最多安打」紀錄,同時也創下連續10季都擊出超過200支安打的世界紀錄,是百年來唯一一位達成者。他一生邁向顛峰、保持卓越的動力,正是來自「成為一位『讓其他人向他看齊的選手』」的長期目標。

 

確立個人目標時,可以分成4個階段,分別是:1.長期的理想/夢想;2.未來兩三年的中期目標;3.短期目標(即將到來的比賽);4.當下(現階段成長需要的能力)。《一流的集中力》指出,明確的長期目標,能幫助你依序設下中、短期標的。

 

中、短期目標要化為具體可行的練習,不必執著於數字、名次和比賽勝負,應該把重點放在促進自身的成長。確認自己所處的位置,從距離目標的日子來倒推,就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安排練習。只要有紀律地按照計畫,練習時盡力執行,放鬆時也徹底放鬆,就算到了比賽前一天,也能像平常一樣過完,比賽當天,甚至會為目標即將達成而感到興奮。

 

訂定目標時,應該控制在「有50%的把握可以達成」的範圍,「一定會達到」和「很難達到」的目標,都無法激發出你的欲望。

目標一旦達成就應該重新設定新目標,因為有短、中、長期目標,不會因為短期目標達成,有了成就感就停止前進……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8個練習,贏在關鍵時刻:目標是追求卓越, 不為眼前勝負所迷惑

資料來源:經理人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競爭者為什麼會成功?用五力分析全面解讀

 


為產品定位找出路,卻覺得SWOT分析不夠全面?
利用著名管理學大師、也是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Eugene Porter)提出的「五力分析」,
能夠更深度的剖析企業與商品的競爭環境與優劣勢,為企業與商品找到競爭機會點。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1.企業需了解5種競爭作用力,以利找出經營的機會和獲利模式。

2.五力分析為商業策略分析的重要目標,逐一分析各競爭作用力強度,建構企業生存條件。

3.透過蘋果公司案例,看全球知名品牌如何運用五力分析,了解品牌弱點和優勢。


「五力」指的是五種競爭作用力,大部分企業只會專注與主要對手之間的競爭,
但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Eugene Porter)認為,不只是主要對手,
包括潛在進入者、替代產品、買方(客戶)、供應商都會與自身企業產生競爭作用力,
而這些作用力就像反方向的五匹馬,當拉扯力量愈大,企業的獲利與機會點就愈低。反之,若能平衡或弱化部分力量,利潤就能增加。

 

競爭作用力1:新進入者的威脅

潛在進入者是指有意願加入產業的新對手,所帶來可能的競爭威脅。而產業進入門檻的高低,會影響潛在進入者的意願與速度。
這些因素包括:規模經濟的門檻、產品差異化的門檻、資本需求、轉換資本、獲得分銷管道、與規模無關的成本優勢、政府政策的門檻等。

例如,Google與蘋果公司都傳出想要投入電動車市場,
但自動駕駛技術門檻、專利、晶片供應鏈、電池製造、甚至是自有工廠設立或代工廠的篩選、各國對國產汽車的保護主義政策……,
都對進入電動車產業的潛在進入者製造了不同的障礙。

 

競爭作用力2:既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狀態

是指目前在產業內的主要競爭對手與自身企業之間的競爭拉鋸狀況。
波特分析,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需具備以下要素:競爭對手眾多且實力相當、產業增長速度較慢、高固定成本或高庫存成本、
已有差異化或轉換成本較低、產量大幅度提升破壞供需平衡、有多元化的競爭對手、產業擁有高額利益、以及退出門檻難度高等……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競爭者為什麼會成功?用五力分析全面解讀

資料來源:Cheers

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破窗效應:主管沒留意的小事,都是組織崩壞的開始

破窗效應:主管沒留意的小事,都是組織崩壞的開始

什麼是破窗效應?職場中有哪些破窗效應例子?避免破窗效應的最好方法,是「零容忍」。

談到「破窗效應」,不得不提及1980年代的紐約地鐵站。曾經,它是紐約市民的惡夢、犯罪的溫床;後來,卻憑著一些「微小」的改革,順利扭轉局勢。

不以嚴法來遏止犯罪,當年的警察局長反其道而行,從「小地方」做起:嚴格抓逃票、整頓環境,一面清除牆面塗鴉、一面修繕窗戶。沒想到,短短數月,治安大幅提升,獲得市民肯定。

這位警察局長的做法,正是應用了「破窗效應」的原理。

 

破窗效應:第一扇破窗背後真相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oery),是由犯罪學家威爾遜(James Wilson)和凱林(George Kelling)提出的理論,表示一棟大樓,若有一扇窗戶破了,久久都無人理睬,接下來,將會有愈來愈多窗戶遭到破壞,甚至開始出現小偷和罪犯。

他們認為,「第一扇破窗」等同於「示範性的縱容」,間接給人一種無秩序、可以任意妄為的氛圍。

這就是為什麼在生活中,愈是髒亂的地方,愈容易有人亂丟垃圾;愈欠缺打掃的廁所,也愈容易有衛生紙散落在地面。

心理學家辛巴度(Philip Zimbardo)曾經做過一個破窗效應實驗,把兩輛外觀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在治安良好的A區,及龍蛇混雜的B區。

他先把停放在A區的車砸爛,結果那輛車當天就被偷走了,而另一台車在B區安然度過了一週。接著,他在B區的車窗上敲出一個大洞,幾個小時後,車子也遭竊了。

換句話說,不論原先的環境多有秩序,任何小奸小惡,在第一次發生時,若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置,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讓一個小洞裂成破口,最終演變成一場難以收拾的社會亂象。

 

職場破窗效應

不當行為應零容忍,放任只會造成團隊士氣低落

至於職場中的破窗效應,又是以哪些形式呈現?先以「企業組織」來說,這扇破掉的「窗」,指的是內部制度和規範。

假設某職員經常開會遲到,卻無人規勸,也沒有受到責罰,漸漸地,其他同事也會跟著仿效,在會議開始後才姍姍來遲,導致團隊士氣降低,影響工作效率。……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破窗效應:主管沒留意的小事,都是組織崩壞的開始

資料來源:Cheers